所谓URL智能匹配,简单来说,就是要在内存中实现一个微型的搜索引擎。为了便于说明,假设需要识别的只有以下这5个网站,网站名称对应搜索引擎中的术语是“文档”,每个文档都有其对应的ID、文档长度和URL ID(其实是URL ID列表,下文再解释,这里姑且认为就是URL ID)。
整个URL匹配过程的核心部分,可细分为三个步骤:
- 把用户输入文本按倒排索引查找最匹配的一个文档ID,详见“匹配文档ID”一节;
- 按文档ID查找URL ID列表,详见“查找URL ID列表”一节;
- 对每个URL ID查找对应的URL,详见“查找URL”一节。
一、匹配文档ID
1. 倒排索引
倒排索引(Inverted Index)是搜索引擎的基石,它用来存储在全文搜索下某个字(或者单词)在文档中的存储位置的映射关系。以红黑树方式表达(具体实现可多样化,不一定使用红黑树)的倒排索引结构如下。其中,圆形节点(key)是倒排索引上的字,矩形方框(value)是一个列表,每个列表元素表示该字对应的文档ID和该字在该文档中出现的位置。例如,“百度百科”在上表中,文档ID为173,“百”字是其中的第1个和第3个字,那么就表示为“173.1.3”。
2. 最长公共子序列
怎样利用倒排索引搜索是核心中的核心。在这里,还要引入一个最长公共子序列(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)的概念。其定义是,一个序列 S ,如果分别是两个或多个已知序列的子序列,且是所有符合此条件的序列中最长的,则 S 称为这些序列的最长公共子序列。要注意子序列subsequence不同于子串substring,子序列不要求连续,而子串要求连续。
LCS与两段文字的比值可以描述两段文字之间的雷同程度,从而可以推导出一个非常有用的位于0和1之间的小数,这个小数可以称为匹配度,它有两个非常实际的应用,一是反抄袭,二是搜索:
因此,URL智能匹配的思路就是,对用户输入文本,通过倒排索引逐个与URL配置库中的锚文本(URL对应的名字)计算LCS和匹配度,然后匹配度最大的锚文本对应的URL就是用户想要的搜索结果。
3. 搜索步骤
展开来说,搜索步骤如下:
- 使用一个X*Y的二维数组(以下记为array[X+1][Y+1],下标都从1开始,第0行和第0列目前都看作是冗余空间),来记录用户输入的每个字在倒排索引中的位置信息,该二维数组每一行对应一个文档,实际应用中,除了第0行以外,有多少文档,二维数组就有多少行,也就是说,X是文档数量;每一列对应文档位置,Y是最长的那个文档的长度。
- 记录了每个字的位置信息之后,就可以分别计算用户输入文本与各个命中的文档的LCS长度。
- 再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各个命中的文档的匹配度。
- 最后在多个匹配度中,取最高、且超过阈值的那个文档ID。
4. 实例分析
为了便于理解,再举个例子,假如用户输入文本是“上微博”,处理过程如下:
- 初始化array[X+1][Y+1],数组全部数据清零;
- 处理“上”字,倒排索引没有命中该字,二维数组没有任何修改;
- 处理“微”字,倒排索引能够命中该字,而且是文档ID为520(微博)的第1个字和文档ID为250(腾讯微博)的第3个字,于是,array[520][1] = 2,array[250][3] = 2,其中,数组元素的值2表示“微”字在用户输入文本中的位置;
- 处理“博”字,倒排索引能够命中该字,而且是文档ID为520(微博)的第2个字和文档ID为250(腾讯微博)的第4个字,于是,array[520][2] = 3,array[250][4] = 3,其中,数组元素的值3表示“博”字在用户输入文本中的位置;
- 计算“上微博”与文档ID为520的那个文档,即“微博”的LCS的长度,结果为2,再计算匹配度:(2×2) / (3×2) = 0.67;
- 计算“上微博”与文档ID为250的那个文档,即“腾讯微博”的LCS的长度,结果也为2,再计算匹配度:(2×2) / (3×4) = 0.33;
- 假如阈值设定是0.6,由于0.67已超过阈值且匹配度最高,那么520将作为最终返回的文档ID,由后续步骤处理,假如阈值设定是0.7,那么没有一个命中结果能够超过阈值,本次搜索将返回失败。
5. 优化方法
上述方法需要遍历整个二维数组,为了加速遍历过程,可以在二维数组上增加两列,变成array[X+1][Y+3],同时利用上本来就没有使用的第0列,保存一些额外信息:
- 倒数第一列保存有命中的文档ID列表,命中的文档个数由另外一个变量记录,这样遍历二维数组时就只需要遍历倒数第一列指示的那些行,其余的行就不需要遍历;
- 倒数第二列保存该行最后一个命中的位置,这样遍历该行时就不需要遍历该位置之后的列;
- 第0列保存该行对应的文档的长度信息,方便计算匹配度。
二、查找URL ID列表
一般情况下,一个文档对应一个URL,但也有“一词多义”情况,一个文档对应多个URL。比如,手机浏览器站点和PC浏览器站点通常就不一样。再比如,用户输入“淘宝网”,应该指向淘宝的主站点:http://3g.taobao.com/,用户输入“淘宝衣服”,一般是想用淘宝的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衣服,应该指向淘宝的搜索站点:http://wap.taobao.com/browse/wap_search.htm?q=衣服。因此,像这样的文档,至少应该配置两个URL ID,一个文档ID对应一个URL ID列表。核心模块应当返回这些URL列表,由业务模块根据返回的属性和其它条件,来判断取舍。
回到上文的例子,假如UC浏览器支持的5个网站都可能对应多个URL,那么可以以红黑树表达如下。其中,圆形节点(key)是文档ID,矩形方框(value)是一个列表,列表元素的关键属性就是URL ID。
三、查找URL
这部分很容易理解,以红黑树表达如下。其中,圆形节点(key)是URL ID,矩形方框(value)就是其URL。
四、总结
以上算法,可以说已经是一个搜索引擎算法的雏形,但受到内存的限制,倒排索引和匹配度二维数组都要占用一定内存空间,特别是二维数组,由文档数量和文档长度的乘积决定,如果是多线程,一般还得要求每个线程拥有私有的匹配度计算空间,使得它只适合在小型项目中使用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